官方论坛
官方淘宝
官方博客
微信公众号
点击联系吴工 点击联系周老师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-old > 新闻中心 > 相关信息 >

一年中有7块AI“上海芯”流片点亮成功

发布时间:2021-12-29   作者:lishuangshun 浏览量:

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不久前迎来好消息。在年末举行的行业权威会议——2021“中国芯”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,由燧原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(AI)训练芯片“邃思2.0”,从300多款芯片中脱颖而出,获得大会最高奖“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奖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上一代“邃思1.0”也曾在去年问鼎该奖,燧原科技由此成为国内首家以AI芯片蝉联该奖项的企业。

燧原科技的突破,折射出上海过去一年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。市经济信息化委透露,今年前三季度,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同比增长20%,技术突破不断,其中,在人工智能领域,一年中有7块“上海芯”流片点亮成功。

“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”回顾创业经历,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EO赵立东如是说。这位集成电路行业的老兵一直把做一块“中国芯”作为人生梦想。20多年执着蓄力,终于在当今的天时地利下,使梦想不断走进现实。同样,而今的上海,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凝聚和激发科创产业新动能,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梦圆。

用硬科技拼出市场机会

“做大芯片、拼硬科技。”这是燧原科技内部提炼的公司使命。如其所言,今年获奖的“邃思2.0”,尺寸达57.5毫米×57.5毫米,是当下国内最大AI单芯片。而芯片尺寸代表了科技含量,“邃思2.0”不仅面积最大,AI算力也是国内第一。

业内公认,影响AI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数据、算法、算力。数据是我国的优势,算法也有较强竞争力,但算力一直存在瓶颈,主要源于高性能芯片技术差距。随着国家越来越关注集成电路行业,一批新兴市场力量涌现。在张江这片群“芯”闪耀的高科技园区,燧原科技数百名工程师正奋力研发。由于成长较快,他们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拥挤,但看起来,大家干劲十足,士气高涨。

赵立东说,国内已形成一定的芯片人才储备,创业公司也能从顶尖大学招募到高学历人才。不仅如此,政策和金融环境对芯片业也非常支持。创业三年,燧原科技已募资逾30亿元。其实,赵立东对资本比较审慎和挑剔,他有意控制着融资的节奏。按他的标准,投资伙伴不仅要带来战略价值,还要愿意和自己“同甘共苦”,“做芯片不是挣快钱的生意,这是个吃苦的行业”。

苦和甜是梦想的两面。目前,全球AI芯片市场几乎完全被少数跨国公司掌控,其在技术、资金、生态影响力方面优势巨大。但AI赛道也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,中国芯片企业如果能针对AI的特殊需求,拿出更好的技术、更高的性价比,就有机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。

从2018年创业起,燧原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,用一年半发布了首款芯片“邃思1.0”,随后于今年7月发布“邃思2.0”。至此,芯片核心技术指标与主流产品的差距,已从最初的30个月缩短到12个月。而在几周前他们新发布的“邃思2.5”,性能已接近业界主流。芯片的迭代周期通常是两到三年,但燧原科技不仅让该周期大大压缩,还实现性能的快速追近。他们计划在2023年发布下一代AI计算芯片,通过“五年三代”的快速演进,从而真正在市场上确立竞争力。

在追赶巨头的赛道上,燧原科技并不孤独。市经济信息化委透露,上海今年除了7块芯片流片点亮成功外,包括天数智芯、依图、平头哥、地平线等企业也都在市场上有所表现。就燧原科技而言,今年订单量首次突破亿元,基于“邃思”芯片的大型AI算力中心明年将正式运营。

厚积薄发方能大展身手

厚积薄发,这是燧原科技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,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特点。

上世纪90年代,赵立东从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,后来进入硅谷工作。2007年,当时任职于全球顶尖CPU和GPU企业AMD的赵立东被派到上海,参与组建AMD中国研发团队。15年后的今天,他仍清晰记得,那年3月12日,他到位于张江的新公司上任,“这开启了非常神奇的5年”。

2007年之后,AMD在全球市场上因接连决策失误而一路走低。但在中国、在上海张江,它却高歌猛进。赵立东说,国内芯片人才越来越丰富,研发效率越来越高,于是,AMD在全球不断收缩、裁员的同时,在中国却大步扩张。仅5年时间,AMD中国研究院的员工数增了10倍,成为其最大海外研发中心,在上海形成一支全方位的芯片研发团队。

作为该团队负责人之一,赵立东当时觉得,如果AMD能把最前道的产品定义权放给上海,那就一定能诞生一块完全源自中国的世界级芯片。于是,念念不忘“中国芯”的他前往美国总部,试图说服公司。然而,当时的AMD内部士气低落,他的建议石沉大海。一年多后,赵立东辞职回国,投入到国内热火朝天的集成电路事业中。

回顾20多年的职业生涯,赵立东说,其实他一直在为做一块“中国芯”而努力。从最初的技术开发,到后来主导集成电路投资和管理,相应的准备越来越充分。2018年,他与伙伴一同创立燧原科技。他们认为,国内集成电路创业环境日趋成熟,而AI对算力提出很高要求,这个市场完全能容纳足够多的“玩家”。公司若能把握好接近客户、接近市场以及国产化的优势,完全有机会在部分市场胜出。

赵立东的这段职业经历其实也与上海的发展轨迹相契合。实际上,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,正是始于本世纪初上海在张江全面打造先进集成电路产业链。20年来,上海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地区,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。这里集聚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芯片和AI人才,他们与这座城市一起,都希望能在AI时代大展身手。

综合优势造就行业风口

想在硬科技领域拼出一番天地的燧原科技,很自然地选择上海作为创业始发地。在这个团队看来,国内最大的市场来自那些希望借助AI实现转型升级的传统行业。在此过程中,芯片企业要和算法开发者、硬件企业、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生态伙伴一道,携手将算力变成生产力,为客户带来价值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上海不仅是做芯片的首善之地,更重要的是,上海营商环境优良,各级部门注重发挥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,通过精准施策,完善生态,开放场景,拉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从而为国产芯片开辟更多空间。

来自市经济信息化委的信息表明,过去三年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工作机制,上海先后面向AI企业发布了58个应用场景和需求,对接近300家AI企业、500多个AI解决方案。今年,乘着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势头,上海又发布了11项数字生活标杆场景,不断加速AI落地的节奏。同时,上海还注重推进数字新基建,特别是“算力底座”——正在临港建设的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有望在2022年初落成,成为亚洲最大、国际一流的AI计算平台之一;正在松江建设的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,其算力也将在国内乃至亚洲居于领先地位。这些场景和项目,使上海加速成为人工智能的世界级高地,这样的环境和氛围,才是吸引全国最多智能芯片创新企业在沪发展的最大原因。

赵立东说,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去年达到200亿元,未来几年有望持续以50%左右的速度增长,从而在2024年突破1000亿元,前景非常好。未来,他将以“追逐梦想、报效国家”的初心,带领公司上下不断书写一部精彩的创业长篇。

   拓展阅读